刘威 季林海丨抓牢三个维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走深走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共青团要在凝聚青年力量、服务青年发展、帮助青年成长上下功夫,要坚持夯实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青年群众工作能力。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共青团的使命任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的内在必然,是高校团干部为党做青年工作的宝贵机会,是学生社会化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联系基层有广度,让组织青年更有力
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坚定不移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把有效覆盖青年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融入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团干部就延伸到哪里”。学校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团干部的组织力、服务力、引领力,让高校团干部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切实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广度、深度、粘度。
高校共青团要创新构建纵横交织、线上线下、广泛覆盖的组织体系,打好联系青年“组合拳”,架好沟通交流“连心桥”,画好答疑解惑“路线图”。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指导手册规范团干部工作内容,通过搭建属于青年的“主场”平台、创新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工作形式,确保共青团工作“接地气”“冒热气”。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开展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青年发声有渠道,做到第一时间问需。团干部要始终扎根基层一线,时刻瞄准青年需求,在面对面交流中对青年进行分层级的精准辅导,不给问题留死角、不给青年留误会,及时化解青年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汇聚合力有深度,让服务青年更有为
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种树看树根,育人看三观。理念信念树正了,青年才能立得正、行得稳,健康成长。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把精准引领青年作为工作发力点,深化协同育人,将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汇聚服务青年合力,争取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
高校共青团要不断提升团干部队伍政治能力、理论素养、群众工作本领,常态化开展团委书记能力素养提升培训,助力团干部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变“事务型”为“专家型”;开足开齐开好“青马工程”基础班、骨干班、卓越班,分层分类分模块提升学生团干部“内功”,让团干部在重大任务前顶得上、靠得住、信得过。要持续打造具备互动性、沉浸式的思政课堂,突出“时代性、针对性、青年味”课堂特色和“小规模、高频次、广覆盖”授课方式,动员党政领导、教师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引领青年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创新形式有粘度,让引领青年更有味
当代青年思想多元、思维活跃,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高校共青团要把走近走进青年作为工作落脚点,突出成长导向,增强青年味,推动思想引领从“亮眼”到“润心”,引导青年深学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共青团组织的一大优势。高校共青团要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团干部在考察国情、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同学的生动实践中感悟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引导青年始终立足本职岗位。突出主题团日活动的政治引领作用,做到要求统一、重点突出、典型推广,在关键节点重点策划深化育人成效。依托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推动团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示范服务项目。组织开展联学联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城融合,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铸牢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