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赋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路 -下载凯发k8

下载凯发k8-凯发app官方网站 | 高校保卫三十年 | | 精准赋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路

精准赋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路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 方煜东 焦伟杰 发布时间:2023-05-15 16:45:03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主要表现为: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科研项目或宗教等手段侵蚀高校;高校社会化、开放化日益加剧,学生网上网下接触或参与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疫情防控等各类公共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涉及学生伤亡事故接连发生。以上既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又是面临的新挑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阶段而出现的,其中蕴含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追求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那么首先应从思想上厘清何谓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其次应全面梳理其影响因素,最后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这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理路。

一、何谓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思想引领新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科学表述,随即成为高频词。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既要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师生员工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由此可知,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索和考量。

第一,“量”的发展是基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说其简单,即是普通民众的传统看法,认为安全工作就是治安、交通、户籍和消防等简单且重复性的日常具体工作,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好登记、管理和处置就可以了。在这种认知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完全是一种被动型的工作,利用传统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就可以不断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量”的发展,增加人员就可以提高户籍办理及服务质量,增加物防就可以实现交通管理,增加技防就可以提高消防水平。

第二,“质”的发展是核心。说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复杂”的,一般是从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专职人员和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的看法。这是因为在新发展阶段下,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社会大众对安全工作的过多期待,加上不可控的网络舆情和网络诈骗、难以控制的意识形态和心理安全事件、性质严重的国家安全事件等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都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在这种认知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主动性的工作,需要用创新型思维来面对不断变化着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仅依靠传统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就难以为继,必须不断主动转换思路、健全制度、更新技术、创新方式,才能妥善应对和有效处置日益不确定性的各类事件。

第三,安全感的提升是根本。安全感是一个偏向于主观的概念,是一种心理状态,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它与具体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感情状况、学业事业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学校园中,师生员工的个人安全境遇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则既要从客观上减少是师生员工的不安全遭遇,又要从主观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想做好又很难的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作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与行为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

二、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在新发展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社会外界和校园师生员工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有较高的期待。除了传统的校园治安、消防、交通、户籍等日常业务外,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以及突发事件等越来考验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能力,也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意识形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人们的心理状态、道德观念、理想信仰等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西方宗教势力、国内封建残余势力和个别民族分裂势力等利用各种宗教甚至邪教试图对我国民众进行广泛传播、大肆渗透,尤其是近几年来逐渐将渗透目标对准了大学生群体。通过宗教和一些非政府组织打着与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扶贫助困、科研资助等幌子对师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伺机刺探、套取或者收买国家和单位的秘密,社会上还存在邪教向高校渗透的情况,甚至某些邪教假冒宗教之名进行传教活动。校园非法传教活动也表现出主体专业化、对象多元化、类型复杂化、范围扩大化、方式隐蔽化等特征。个别大学生处于好奇、因学习或生活及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而逃避甚至寻求超脱,个人信仰迷失或寻求精神慰藉等原因接受非法传教或邪教传播。因此,防范打击非法传教、邪教传播和国内外敌对势力蓄意煽动活动等问题已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网络安全问题。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即时性等特点,使人们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紧密联系,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已融入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学习和生活时间较为充裕,大量时间在网络(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短视频app等)上活动,进行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等等,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些活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之外,网络上还充斥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如果大学生不加选择地接受,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由于网恋、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等出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判断力不强、政治敏感性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煽动和挑唆,成为敌对势力插手中国人民内部矛盾和高校群体性事端的利用工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王强网络安全预警预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另外,网络黑客、网络谣言等负面信息甚嚣尘上,对大学和大学生也产生着负面影响,也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加强和监管的重要环节。

(三)心理问题。“中国卫生心理协会一项调查显示:40%的大学新生、50%的毕业生有不同心理问题”。当前的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表现为生理成熟但心理幼稚,如自我意识过强、唯我观念重、互助精神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独立生活能力低等,多数大学生心理相当幼稚,也相当脆弱;当前的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一好遮百丑”,忽视学生品德和健康心理培养的现象,进入大学后,一旦遇到学业、家庭、经济、就业、感情、荣誉等方面的问题时,就容易心态失衡,轻则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重则自暴自弃,甚至做出一些不合常理或违法乱纪的事。大学生和外界的接触增多,受社会不良风气逐渐侵蚀,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和良莠不齐,考验着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安全意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信息影响产生心理问题。近些年,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或伤害同学的事件,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突发事件。当今社会是风险社会,存在很多不安全或不可控的主客观因素,各类公共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涉及学生伤亡事故接连发生。诸如上海踩踏事故中有大学生伤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出舞台升降事故中150多名学生受伤、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等等,以上这些公共安全事故,带有较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但这是当今风险社会的一个突出表现,大学校园也不能独善其身,大学生遇到恐怖袭击、食物中毒、火灾、交通事故、自杀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公共突发性事故也难以避免。突发事件处置和提高师生防范能力已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五)国家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安全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当前,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滞后,多是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展板、问答、案例等进行表层化宣传,缺乏结合高校师生特点开展系统性的理论宣讲、党团活动、参观考察等;综合运用线上线下资源较少;知识性宣传较多,但引导师生准确理解、认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涉密机构或人员在科研项目、中外合作项目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中的教育、审批和管理较为简单、粗放,个别高校时有发生失泄密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力度和水平,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念入脑入心,渐成自觉。

以上问题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反过来看则是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三、加强顶层设计,牢固树立高校“大安全”工作理念

新形势,必须重塑新工作理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结构层次日趋多元化,随着而来的是高校校园面积扩大、校区分散,生源复杂,社会网络环境等诸多因素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高校保卫工作从顺应社会发展和师生期待的现实需要出发,吸纳平安校园最新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成果,推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变化,高校必须着力构建“大安全”工作观念,加强协调合作,促进信息共享。高校推进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贯彻和执行,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归。为了适应我国高校公安保卫体制机制改革,1997年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教育最高机构发布的第一个关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规范性法规文件;此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内部保卫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由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职能定位从“重打击、轻防范”的转变成“防范、管理、教育、服务”四位一体的安全稳定工作新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因此,高校安全稳定部门,应在高校党委领导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新理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的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教师,是具有能动意识和充满个性特征的人,因此要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利益出发,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最好的态度和最大的努力,全面保障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通过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第二,坚持“三全育人”。“三全育人”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任务。“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也相应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要求,具体表现为:承担着维护高校这一育人阵地的整体安全,这是基本职能;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三全育人”重要职能。重点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思想转化。在处理涉及学生案件过程中,首先,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当前高校学生的身心和思想政治尚未达到安全成熟,且多是独生子女,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应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尊严,保护学生隐私,打消学生顾虑,进行平等交流,使学生积极配合案件处理。其次,进行耐心说服。切忌运用强制、压服等方式方法使其就范,切勿激起其逆反心理,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积极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纠纷和思想困惑,劝解学生积极改正。再次,加强跟踪教育。对于出现较大错误或者以往有过犯错记录的学生,适时建立跟踪教育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明学生犯错原因,引导学生积极转化思想。最后,组织实践锻炼。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信息的误导,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违反学校纪律,可以组织这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劳教所和监狱等机构进行参观和考察。通过这种具体的现场教育形式,鼓励撰写观摩笔记,组织开展思想交流,使学生改变错误认识,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第三,坚持双向主体。形成双向主体意识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首先,是主责部门是首要主体。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作为主责部门,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居于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首要主体。其次,高校师生员工是重要主体。高校师生员工,既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服务对象,又是容易遇到各种安全风险或不法侵害的对象。如果师生员工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那么就不易使自身处于危险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师生员工作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体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因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有两大主体,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应改变单兵作战的局面,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优势,促使师生员工转变思想认识,主动参与到安全稳定工作中,形成部门联动、全员协作的强大合力。

第四,坚持“平安校园”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既是整体推进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推进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性目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作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与行为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建设平安校园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平安校园是构建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在构建平安校园的过程中,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围绕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对外维护校园安全,防止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受到外界的非法侵害;对内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正确协调和妥善处理学校内部的各种纠纷,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

第五,坚持以文化人。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是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服务的,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师生员工,因此高校师生应该改变以往观念,从思想是上摒弃安全稳定工作只是被动接受地安全检查和校园执法等单一的、固定的工作内容,做到主动自查、进行互查、树立全员参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理念。首先,定期组织安全教育。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涉及到每个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当前亟需提高师生员工对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安全教育的范围。在专业指导下,在全校范围内针对全体师生开展安全稳定教育,这既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校园和谐的思想保障。其次,开展成果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安全稳定组织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改革,组织机制和职能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将这些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制成图片、视频或案例集在校园内进行集中展览、播放和赠送,适时配以现场解说,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安全稳定工作的历史、现状和重要意义,使师生员工积极配合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以期达到激起全校师生主动参与并积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热情。最后,提高研究水平。在长期从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过程中,在处理各类高校案件过程中,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必然掌握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认真梳理和及时总结,一方面可以总结高校涉案特点和归纳安全稳定工作规律,提高今后安全稳定工作效率、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科学精准赋能,全面提升高校知识、制度、技术和实战水平

在新安全理念指引下,亟需形成新的工作格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应以自身职责为圆心,将安全稳定工作意识、制度、信息和能力逐步向外扩散,直至辐射到整个校园。基于精准赋能视角,加强知识赋能、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健全制度赋能、落实全园安全管理责任,依靠技术赋能、掌握全方位精准数据,提升实践赋能、夯实全过程处置能力,最终形成全员-全园-全方位-全过程的“四全”工作格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一,知识赋能,提升师生全员安全意识是基本前提。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千防万防,不如“心防”,“心防”即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当务之急。如果把任何一所高校看成一个由教学、科研、安全等组成的数据,那么安全就必然是其中的第一个数字;如果没了安全,后面教学、科研等等就无从谈起。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安全对于任何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社会组织)来说,都是第一位的,更不容忽视。“天津港爆炸事故”,伤亡之惨烈、影响之严重、教训之深刻,皆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促使我们认真反思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领导的认识水平,思想决定了人的行为。领导认识不到位,觉得安全工作可有可无,或者只强调不落实,那么安全稳定工作往往会缺乏执行动力、缺乏长期保障,甚至可能会处于原地踏步或倒退的状态。领导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要对“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有充分的认识,坚持底线思维,涉及安全稳定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不能任由矛盾纠纷恣意蔓延扩大,逐渐形成不可控制的大事件。在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认识上,往往表现为:重责任事故、轻视安全隐患,重事故处理、轻事前预防。对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形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工作理念。

第二,制度赋能,落实全园安全责任是重要方式。实施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加强安全意识的重要环节。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或“海因里希安全法则”,这个法则的含义是: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责任问题,责任不清是“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做到责任层层分解到位、落实到位,形成各司其职,各守其责的安全稳定工作局面。由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校园安全风险点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院系、个人三级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使风险点中的每名师生员工提高安全意识和主动防范能力。

第三,技术赋能,精准掌握校园全方位数据是有效手段。“技防”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水平。这里的“技防”,指的不仅仅是监控系统、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等传统的基建方面的技术防范措施,而是建立在智慧校园基础上的联动式的现代大数据平台。及时、有效的信息,对于安全稳定工作来说则是至关重要。信息,在当今时代各项工作中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把商战上的“机会决定成败”说成是“信息决定成败”一点也不为过。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更要把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在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有效地掌握敏感信息,才能出击制胜。当前,在校园意识形态问题的处理上,高校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状态,目前少有高校出台专门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管理部门与公安、安全、宗教事务等部门密切配合,依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登记管理、定期排查等有效措施,并进行严格把控审批和监管,坚决抵制和打击校园各种借助科研、论坛、讲座等形式进行意识渗透的各种活动。对于信教的大学生,明确要求不得在教室、宿舍、校园公共场所等非宗教场所召集人员活动,更不能动员不信教的同学参加宗教活动;对于信教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严格规范其宗教活动,不得面向大学生传教,更不能私设聚点。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精准掌握数据,实施精准防范和有效“打击”,是克“敌”制胜、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四,实战赋能,提高突发事件全过程处置能力是关键环节。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工作,遇到突发事件时,需要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能动性的有效处置。这里讲的实践赋能主要是指通过处置突发事件演练,持续提升校园师生(重点是安全稳定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和保安员)的实战能力和水平,而传统保卫工作中经常讲“人防”则强调的是人员的数量。高校网络舆情、实验室爆炸、群体性事件等时有发生,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很难预估,妥善处置这些突发事件是工作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安全稳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推动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看似无用、实则大用”的一项安全措施。在校园安全系统里,主要是由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的人、物和环境构成的,应急预案又是由特定的人按照当时的特定环境来制定的。因此,需要针对子系统的内部变化来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自杀事件、群体性事件、意识形态问题等等),并不断地组织人员进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畅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可以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对校园暴恐、踩踏、群体性事件等处置流程要做到心中有数;与公安、消防、校内部门之间形成联动反应机制,形成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强大合力。这样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才能比较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联合快速处置,将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总之,新发展阶段,在高校党委领导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必须进行全面顶层设计,在高校宏观层面树立“大安全”工作理念;在具体业务层面,以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为主导,同向同行、联动协作、精准赋能,形成全局性、制度性、体系性的工作新格局,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2][3][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5,23,33,319.

[5][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82,383.

[6]周丽华.开放式校园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广西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83—185.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9]焦伟杰,程诗敏.试析新高教园区大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j].太原大学学报.2013(3):118—120.

[10]全海主编.平安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103—106.

责任编辑:韩叶秀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主要表现为: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科研项目或宗教等手段侵蚀高校;高校社会化、开放化日益加剧,学生网上网下接触或参与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疫情防控等各类公共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涉及学生伤亡事故接连发生。以上既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又是面临的新挑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阶段而出现的,其中蕴含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追求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那么首先应从思想上厘清何谓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高质量发展,其次应全面梳理其影响因素,最后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这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理路。
育人号推荐
  •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21-11-04
  •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 2021-11-01
  • 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21-10-07
  •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 2020-10-26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马克... 2020-11-29
网站地图